授课讲师:专家团
课程价格:2800
培训对象:

培训费每人280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及专家研讨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参加人员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各级法院官员。
各企业高管、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经理)、行政总监(经理)、薪资福利主管(专员)、绩效主管(专员)、社保主管(专员)、培训主管(专员)、培训师、招聘主管(专员),工会、企业法律顾问等。国内外劳务派遣、人才中心等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负责人、业务经理。
各企事业单位:
备受劳资双方关注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已于2012年12月28日公布并于2013年7月1日实施。对劳务派遣不得超过总用工量的比例将怎样规定?三性岗位尤其是辅助性岗位如何界定?同工同酬如何规定?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方法如何理解?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派遣员工如何处理?已签劳务派遣合同能否继续实施?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用工模式应当如何进行调整?如何理性评估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价值?现有的劳务派遣工比例如何调整?超过比例的劳务派遣用工有哪些转移的通道与途径?劳务派遣如何向业务外包转换?应注意哪些问题?同时2012年 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并于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另外, 国务院、人社部还相继出台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新的劳动法律法规。为帮助企业了解《劳动合同法》的最新修改内容,掌握劳动关系常见的问题处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
模块一:劳务派遣用工调整中的法律风险管理实务——结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1.如何确定“三性”岗位的范围,企业自主决定还是政府部门来确定;
2.“一定比例”如何确定,谁来认定;
3.如何施行“同工同酬”, 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方法如何理解,是否需要同等福利、社会保险;
4.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过渡期”做好用工调整;
5.过渡期满后,企业如何处理相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正式用工还是退回;
6.取得行政许可派遣企业的现有派遣员工如何过渡;
7.未取得行政行政许可的派遣企业如何安排现有派遣员工;
8.违法使用劳务派遣有哪些法律风险;
9、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使用劳务派遣工是否受三性与比例的限制;
10、业务外包的劳动风险和责任如何避免,哪些业务适合选择业务外包;
11.订立业务外包协议应注意的事项;业务承包合同性质是什么,目前是否有相关规定;该种承包形式是否能够与劳务派遣区分开来; 业务承包合同对于对方资质是否有限制或要求;上述承包内容中那些易被认定为劳务派遣?
12.目前部分公司采用业务承包合同的方式与劳务公司合作,承包合同中约定,劳务工的工资由我公司代发,而且双方签订有代发工资协议,是否有风险;
13.业务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计件单价计算出来每个人的工资后,将业务承包费付给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发放,但实际工资的数额是公司核算的,这种操作是否有风险;
14.目前虽与劳务公司签订了业务承包合同,劳务公司与劳务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但执行中存在下列问题:劳务工的招聘、人员管理、工资支付、福利发放等都是由我公司操作,是否有风险?发生纠纷时是否会被认定公司与劳务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15.如何避免“假外包”风险;16.业务外包中出现工伤事故,发包方应否连带;类似于这样的行不行?
模块二:员工入职法律管理及风险应对
1.企业招聘管理与风险控制;
2.员工入职管理与风险控制;
3.试用期管理与风险控制;
4.劳动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
5.劳动合同内容设计的注意事项;
6.规章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法律事项(如需现场诊断,请参训单位提前提交规章制度)
模块三:薪酬福利法律管理及风险应对
1.工资、福利、社保的相关法律解读;
2.薪酬设计与实施中对法律的技术性处理和利用;
3.企业福利制度中对劳动法律的技术性处理和利用;
4.休息休假法律管理及应对;
5.工资、福利纠纷的处理技巧与应对。
模块四:员工离职法律管理及风险应对
1.员工离职方式及风险解读;
2.员工离职流程设计及风险应对;
3.员工离职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
4.员工离职手续办理及风险防范;
5.完善离职手续与争议处理。
模块五:劳动纠纷日常调解及风险应对
1.劳动纠纷调解的方式、调解机构;
2.劳动纠纷调解的程序;
3.劳动纠纷调解的实战案例演练;
4.完善劳动纠纷调解结果与风险控制;
5.劳动纠纷调解人员的能力培养。
模块六:地方性立法及司法实务口径解读
1.地方性立法及争议概况;
2.地方性立法的特色与理念;
3.地方性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异同;
4.地方司法实务口径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
授课专家:
余明勤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副司长、劳动合同法修改专家;
韩智力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著名劳动关系专家;
韩 佳 著名律师、员工关系法律顾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鲁志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主任,著名劳动法专家;
白永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副主任,劳动法专家;
吕井海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专家、教授;
马小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研究所。
(以上专家每期培训班实到为准)